各縣、區委,縣、區人民政府,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
《寶雞市推進科技創新五項改革實施意見》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寶雞市委辦公室
寶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4月27日
寶雞市推進科技創新五項改革實施意見
為了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和來寶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加強有組織的科技創新,更好以科技創新激活存量、拓育增量,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秦創原“兩鏈”融合示范區,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推進新型研發機構改革
(一)加強研發平臺建設。圍繞全市重點產業鏈,支持行業骨干企業依托企業創新資源,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科技研發平臺。支持各類科技研發平臺承擔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成果轉化等研發活動。
(二)建設獨立法人研發平臺。聚焦國家戰略和高質量發展需求,加強頂層設計,有組織的布局建設產業研究院、重點實驗室等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研發服務的獨立法人研發平臺,推動關鍵技術攻關,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創新發展。
(三)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性質的研發平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聯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探索“需求主體—研發主體—應用主體”共同出資或技術入股合作模式,組建“混合所有制企業”性質的研發平臺,延伸研發鏈條,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發揮現有平臺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現有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創新引領作用,引導鼓勵市級以上各類科技研發平臺市場化、實體化運行,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加速布局,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攻關、產品研發、中試熟化、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突破“卡脖子”技術短板。
(五)創建高能級科技研發平臺。引導各類科技研發平臺主動承擔各領域科技計劃項目,培育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對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提升關鍵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和開放共享服務等能力,促進現有研發平臺提質升級,創建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概念驗證中心等高能級科技研發平臺,服務重點企業和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六)加強研發平臺績效評價。落實寶雞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5+N”政策,開展科技研發平臺綜合績效評價,評價優秀的,擇優給予一定的研發經費補助,凝練提出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課題,經論證,擇優納入寶雞市科技計劃項目指南建議并優先支持。
二、推進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改革
(七)建立科技計劃項目體系。建立包括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成果轉化、協同創新、生態優化等類別的科技計劃項目體系,設立科技專項資金,更加精準、高效支持科技創新。建立財政科技計劃“省市兩級協同確定、市縣兩級執行管理”機制,根據國家戰略需求,梳理凝練適合寶雞企業和單位承擔的重大項目,納入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體系。
(八)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堅持需求導向、突出重點,統籌規劃、一體實施,擇優扶持、科學管理原則,按照確定課題、落實主體、組織研發、評價驗收、兌付補助的步驟組織實施,強化科技計劃項目全過程、全環節、全要素管理。
三、推進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用留改革
(九)堅持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以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為牽引,以項目研發為紐帶,以多方式、高標準兌現研發價值為支撐,精準引進、培育、用好、留住一批產業發展急需高層次人才(高層次人才主要是指取得博士學位或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研究方向符合國家重大戰略或我市產業發展需求,在科研攻關中能夠發揮核心或骨干作用,有效解決產業發展急需問題的科技創新人才)。
(十)擴大校招企用、校企共用。盤活在寶高校(寶雞文理學院、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編制資源,與市域企業聯合引進招聘高層次人才,關系落在高校、承擔適量教學任務,主要在企業從事科技研發工作。
(十一)深化市招企用。用好事業編制周轉池,建立人才“蓄水池”,統籌優化編制和待遇,引進招聘高層次人才,編制落在事業單位,在企業從事科技研發工作,實行單位考核管理,企業支付一定的研發補助。
(十二)推進企招市助。市域企業根據科技創新需求,面向社會精準引進招聘高層次人才和研發團隊,在企業支付部分人才薪酬基礎上,市縣兩級對企業招引的人才按照相關政策給予相應補助。
(十三)加大項目引才。開展“一把手”進高校,“組團式”招才引智,支持市域企業、高校院所、事業單位等單位主體在關鍵技術攻關力量不足時,以項目研發為紐帶,通過全職引進、柔性引進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組建研發攻關團隊,精準引育用留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對實施的項目給予一定的研發經費補助,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享受寶雞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引育政策。
四、推進財政科技資金集成改革
(十四)強化財政類科技資金管理。市級相關部門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的各領域科技項目,統一納入寶雞市科技計劃項目體系,按程序報請市委科技委員會研究審定后組織實施,并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市委科技辦(市科技局)負責具體協調實施。
(十五)探索省市縣三級聯動支持機制。完善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機制,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圍繞縣域優勢主導產業,支持在寶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型企業實施基礎及應用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對獲得省級立項支持的項目,市縣兩級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予以配套支持。
(十六)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財政資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爭取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項目資金支持,設立市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專項扶持基金,通過項目征集、評審調查、立項簽約、項目實施、投后管理、股權退出等程序,吸引省內外高校院所優質科技成果及產業在我市落地轉化。
(十七)推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用好市科技創投基金,擴大投資供給,拓寬融資渠道,吸引更多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增強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設立市科技金融擔保風險基金,開展科技金融擔保及風險補償,降低融資成本,強化科技金融支持創新力度。
(十八)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推動建立符合科技型企業特點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持商業銀行、融資擔保、股權投資等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開展股權投資、債權融資、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等科技金融服務,營造優良科技金融環境,推進科技金融雙向賦能。
五、推進“四鏈”融合改革
(十九)構建“1+N+X”產業創新體系。緊盯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發展需求,動態編制發布重點產業鏈創新圖譜、重點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發指引,按照每個產業鏈,布局N個研發機構,實施X個科技項目的模式,構建“1+N+X”產業創新體系。
(二十)探索“黨建+產業鏈”工作機制。發揮產業鏈牽頭單位統籌協調職能,探索“黨建+產業鏈”工作機制,形成協同創新合力,以黨建引領產業鏈發展。
(二十一)促進“四鏈”融合發展。統籌創新資源配置,打通成果轉化通道,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提升。緊盯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創新要素培育,以產業需求激發創新動能。全面落實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20條措施,創新引才用才模式,強化科技資金支持,以人才、資金支撐保障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形成共融共生良好生態。
附件:1.寶雞市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實施程序
2.寶雞市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用留組織實施程序
附件1
寶雞市科技計劃項目組織實施程序
1.確定課題。市科技局根據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常態化面向市域企業及有關單位征集項目指南,經專家研究論證后,確定項目課題。
2.落實主體。有研發能力的創新主體根據項目課題方向,編寫項目可行性方案報市科技局。市科技局牽頭,項目需求企業參與,以揭榜掛帥等方式確定項目承擔主體,并組織項目需求企業與項目承擔主體簽訂項目合同書,項目需求企業按約定支付相關費用。
3.組織研發。項目承擔主體牽頭組建研發攻關團隊,開展研發活動。團隊在寶力量不足時,采用全職引進、柔性引進、校招企用等形式組建,鼓勵各類人才長期加入研發攻關團隊。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聯合組織中期檢查、績效評價等工作,建立全過程、全環節、全要素項目管理體系。
4.評價驗收。項目實施完成后,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聯合項目需求企業組織專家進行評價驗收,并出具綜合績效評價意見。
5.兌付補助。市科技局根據雙方簽訂的項目合同書核定項目研發經費總額,對綜合績效評價合格的,分別對項目需求企業、項目承擔主體給予項目研發經費總額10%—30%的研發經費補助,單個項目補助資金不超過100萬元。
附件2
寶雞市科技創新人才引育用留組織實施程序
一、校招企用、校企共用
1.申報需求。市科技局常態化面向市域企業、在寶高校征集“校招企用、校企共用”人才需求。
2.簽訂意向。市科技局分類匯總人才需求,組織人才需求企業與人才需求高校進行溝通對接,達成一致意向后,簽訂意向書。
3.招聘人才。市域企業、在寶高校按照人才需求,分別或聯合引進招聘人才。
4.組織評審。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聯合,組織人才需求企業、人才需求高校對引進招聘的人才進行評審,通過后,與本人商談薪酬待遇等有關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后,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人才需求企業、人才需求高校與本人共同簽訂協議。
5.兌現支持。人才關系由相關單位負責辦理,工資薪酬由用人企業、用人高校按一定比例分擔。特殊人才,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特殊支持。
6.考核評價。考核評價依托用人企業和高校,由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聯合組織實施。
二、市招企用
1.申報需求。市科技局常態化面向市域企業征集“市招企用”人才需求。
2.確定單位。市科技局聯合市委編辦提出“市招企用”人才崗位需求,確定入編單位,報市人社局。
3.招聘人才。市人社局按照《關于做好市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寶人社發〔2017〕116號)招聘人才。
4.派駐工作。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人才所在單位、人才需求企業共同簽訂協議,派駐到企業工作。
5.考核評價。對引進的人才實行單位考核管理,由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人才所在單位、人才需求企業共同組織實施。
三、企招市助和項目引才
“企招市助”和“項目引才”按照《寶雞市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暫行)》及實施細則(寶辦發〔2023〕4號)有關規定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