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70周年之際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供銷合作社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著力構建上下貫通、整體協調、高效運轉的現代農業經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網、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持續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平臺,奮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快構建貫穿全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網,切實保障糧食安全
(一)強化農資保供能力。支持供銷合作社優化農資網點布局,培育壯大農資龍頭企業,建設倉儲物流配送設施,采取聯采分銷、集采直銷等模式,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省級化肥儲備制度,鼓勵市縣建立本級化肥儲備制度,健全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深入開展肥藥集采統配和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推動農業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廣綠色種養循環和水溶肥、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資銷售與技術服務融合發展,引導農資企業向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轉型升級。
(二)培育多元服務主體。支持供銷合作社整合資源,培育壯大社有骨干企業、基層社及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支持供銷合作社打造一批服務能力強、覆蓋范圍廣的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為小農戶和其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全過程全鏈條的綜合性服務。鼓勵供銷合作社組建產業化聯合體、行業聯盟等服務組織,推動技術、信息、人才等要素跨主體流動,實現功能互補和協同發展。
(三)拓展經營服務領域。支持供銷合作社優化完善農資供應、農機作業、農技推廣、糧食烘干、農產品展銷、倉儲保鮮冷鏈、農產品初加工等服務。鼓勵供銷合作社加強與銀行、保險、擔保等機構合作,推廣鄉村普惠金融。鼓勵供銷合作社有序發展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四)創新服務方式方法。支持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通過股權投資、服務帶動、訂單采購等方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鼓勵供銷合作社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開展合作,推動社村共建,推廣“基層社(社有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國家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推廣全托管服務模式。鼓勵供銷合作社推廣“科技+服務”“互聯網+服務”等模式,加快推動智慧農機、大數據等智能技術運用,助力智慧農業發展。到2030年,全省供銷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力爭達到2500萬畝,其中全托管服務面積500萬畝。
二、健全完善協同聯動的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更好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五)推廣直供配送模式。支持供銷合作社推廣“省級運營平臺+區域配送中心+直供產地”的農產品直供配送模式,通過股權投資、業務合作等方式建設區域配送中心,發展一批安全綠色農產品直供產地。到2030年,建成區域配送中心70個、直供產地700個。鼓勵供銷合作社參與為學校、醫院、機關團體等提供配送服務。將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網點改造提升納入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整合供銷、郵政、快遞、運輸等資源,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建立完善農產品應急保供機制,提升重要農產品儲備、調配能力。
(六)優化產銷對接機制。發揮長三角供銷合作社名優農產品產銷聯盟作用,加強區域協同,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鼓勵供銷合作社聯合加工企業、商超和電商平臺規范發展訂單農業,引導農戶按訂單生產、企業按訂單收購,實現以銷定產。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供銷市集”等形式多樣的產銷對接活動,鼓勵供銷合作社積極承接政府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建設運營工作。支持供銷合作社加強自有品牌培育,參與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加強市場監管、供銷合作社等部門配合聯動,規范供銷合作社標識使用管理。大力發展直播帶貨、私域電商、即時零售等業態,做好“土特產”文章。到2030年,全省供銷合作社實現農產品銷售額4000億元。
(七)加大消費幫扶力度。支持供銷合作社推進消費幫扶專柜、專館、專區建設,拓展“西貨東銷”渠道。鼓勵供銷合作社與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合作地區開展產業化合作,共建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富民項目,實現從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轉變。支持消費幫促平臺做優做強。
(八)暢通循環利用鏈條。支持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新建和改造一批縣域分揀中心、鄉鎮(街道)中轉站、村(社區)回收網點。鼓勵有條件的供銷合作社加強與商務、城管等部門對接,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環衛清運“兩網融合”。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農機裝備和設備更新,積極拓展廢舊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等“新三樣”回收拆解利用業務。
三、積極打造平急兩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干網,加快賦能農業產業優化升級
(九)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供銷系統冷鏈物流重大項目儲備培育,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財政性資金支持。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強田頭倉、移動倉等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暢通農產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里”。在農產品主銷區,依托大型農批市場、冷鏈物流企業,建設銷地冷鏈集配中心,完善倉儲保鮮、低溫加工及分揀、配送等功能,暢通農產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十)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效率。支持供銷合作社整合省域冷鏈設施資源,建設冷鏈物流智慧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冷鏈倉儲、運輸、貿易上下聯動。引入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各類冷鏈物流設施信息化改造,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推廣“冷鏈配送+連鎖零售”“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宅配”等模式,發展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冷鏈物流體系。
四、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斷激發內生活力和動力
(十一)加強聯合社治理。完善聯合社治理機制,理順社企關系,密切層級聯系,切實履行加強行業指導和社有企業發展的責任。健全聯合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指導供銷合作社定期召開代表大會,選優配強理事會、監事會領導班子。落實聯合社理事會社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職責和監事會監督職能,防止社有資產流失,實現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指導聯合社機關完善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運行機制,加強社有資產和社有企業改革發展重大事項的前置研究和審核把關。
(十二)深化社有企業改革。指導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重點布局為農服務主業,通過資產重組、股權投資、項目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強,推進社有企業空白地區清零工作。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動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在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股權轉讓、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等方面,參照執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相關政策。
(十三)推動基層社提檔升級。因地制宜推進基層社分類改造,通過政策引導、聯合社幫扶、社有企業帶動等方式改造提升一批基層社。落實“千縣千社質量提升行動”要求,創建一批全國總社示范基層社。鼓勵各類涉農機構與基層社加強合作,推進資金、業務等要素下沉,拓展基層社服務功能。各級政府可將國有或集體閑置資產,用于支持基層社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基層社承擔政府購買服務或公益性服務。到2030年,改造提升基層社500個。
各地要進一步強化對供銷合作事業的領導,加強統籌謀劃,落實支持供銷合作社發展的政策、資金、項目等保障措施。省財政統籌相關專項資金繼續支持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其他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落實好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供銷合作社要充分發揮獨特優勢,大力弘揚“扁擔精神”“背簍精神”,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干部職工隊伍,著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夯實為農服務基礎,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25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