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中辦發〔2024〕67號)和國家數據局等五部委《關于促進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國數資源〔2024〕125號)等文件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和《四川省數據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兼顧效率與公平,以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核心,以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流通和開發利用為關鍵,消除數據流通使用的體制性障礙與機制性梗阻,統籌推進政務數據共享,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協調促進社會數據流通,積極開展各類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授權運營和開發利用,打破數據流通壁壘,整合各方資源,實現供需對接、市縣協同和區域協作,不斷提升綿陽市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充分發揮數據要素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打造西部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創新高地,為綿陽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貢獻數據力量。
二、主要任務
(一)加快推進數據資源體系建設
1.開展全市數據資源普查
對全市各級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實施數據資源普查,掌握數據資源的詳細情況,并建立全市數據資源臺賬。依據政務數據目錄編制標準,建立全市標準統一、動態管理的數據目錄發布與更新機制,全量編制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目錄,推動社會數據目錄編制。進一步理清數據資源供應和開發應用情況,助推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的更快發展。
2.持續開展數據攻堅行動
圍繞重點項目、重要行業和社會關注領域的高質量、高價值數據持續開展數據攻堅專項行動,優化完善人口、法人等6大基礎庫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庫、專題庫。不斷夯實數據底座,強化平臺支撐,打破部門數據壁壘,促進數據資源的高效匯聚和管理。
3.強化數據資源治理
構建覆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標準化管理體系,重點規范數據采集、存儲、處理、應用等關鍵環節,全面提升數據治理效能。嚴格執行國家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建立數據安全責任追溯機制,強化全鏈條安全管控。積極推動數據清洗、智能標注、知識圖譜構建等技術創新應用,打造具有行業示范價值的高質量數據集,為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智能決策系統開發等前沿應用提供優質數據支撐。深化大數據分析平臺應用,構建智能化的數據要素治理體系,顯著提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效能。
4.統籌推進政務數據共享
依托市共享交換平臺,提升數據共享支撐能力,完善政務數據目錄,實行統一管理,推動實現“一數一源”,不斷提升政務數據質量和管理水平。推動主動共享與按需共享相結合,完善政務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做好資源發布工作。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政務數據回流、共享和業務協同。
5.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
逐步健全公共數據開放政策體系,明確公共數據開放的權責和范圍,編制開放目錄并動態更新,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平臺。在維護國家數據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前提下,依法依規有序開放公共數據,優先開放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需求迫切的數據,提高開放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和機器可讀性。
6.協調促進社會數據流通
鼓勵市場主體依托產業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平臺率先開展企業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示范。推動建立社會數據分類分級授權使用機制,授權數據處理者按照授權范圍依法依規采集、持有、托管和使用數據,探索建立社會數據開發利用的市場化模式和收益分配機制。
(二)不斷提升數據開發利用質效
7.加快建成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加工平臺
積極推進數據開發利用,建設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加工平臺,支持企業、科研機構開展數據融合創新應用。著力打通政企數據融合通道,建立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的標準化接口及收益分配機制,重點培育數據產品登記、數據資產入表等新型價值實現模式,形成數據要素價值倍增的“綿陽方案”。
8.開展數據授權運營
制定《綿陽市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實施方案》,推動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開展公共數據運營服務。探索社會數據授權運營,支持探索多樣化、符合數據要素特性的定價模式和價格形成機制,實現數據授權運營制度化、標準化、流程化,確保數據資源安全、合規流通。
9.推動“數據要素×”行動計劃落地落實
落實《“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強化場景需求牽引,注重各類數據融合應用,以推進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為重點,圍繞醫療健康、城市治理、交通運輸、金融服務、工業制造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結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示范應用案例。針對“綿陽造”數字產品,建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數據合作生態,通過數據開放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10.提升數據服務能力
建立綿陽數據要素服務工作站,為數據交易提供數據經紀、數據公證、數據保險、資產評估等全流程服務。持續夯實數據資源基礎,優化數據基礎設施布局,完善技術支撐、治理標準、服務機制,積極推動供需對接、市縣協同和跨區域協作,鼓勵開展數據融資、數據確權等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衍生服務。
11.不斷加快數據創新成果轉化
推動數據創新成果孵化,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積極申報打造省級創新平臺,打通創新成果轉化的堵點卡點。鼓勵經營主體利用公共數據資源開發產品、提供服務,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展各行業領域項目和數據開發技術對接,共享數據要素紅利。
(三)培育數據開發利用良好環境
12.健全完善激勵措施
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鏈條支持體系,鼓勵創新主體以國家及省級重點研發計劃、“揭榜掛帥”攻關、數據技術創新賽事等為抓手,重點突破數據確權、隱私計算等關鍵技術,加快數據流通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成果轉化。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營造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干事創業氛圍。支持在醫療、交通、社會保障等社會關注度高、基礎條件較好的領域先行先試,總結試點經驗,形成復制推廣方案。
13.加強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公共數據資源開發開放與流通使用基礎,建立以數據創新為驅動、信息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探索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數據基礎設施,加大5G、千兆光網的規模化部署,積極參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四川)建設,加快提升科技城超算中心算力服務能級,推動中國移動川北算力網絡中心落地建設。
14.推進數據安全體系建設
構建覆蓋“數據采集-加工處理-產品運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體系,制定實施《綿陽市公共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完善數據分類分級標準、安全風險評估模型、實時監測預警平臺和應急處置預案四位一體的管理框架。強化數據關聯匯聚場景下的安全防護,部署隱私計算、可信存證等核心技術,構建智能化的風險識別模型和分級管控機制。建立政企協同的網絡安全能力共建機制,統籌推進市縣兩級數據安全能力成熟度評估體系建設。
15.持續繁榮行業生態
引育服務型、應用型、技術型等各類型數商,圍繞數據采存算管用,培育高水平數據要素型企業。支持數據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和產業聯盟發展,以數據流通推動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流通應用。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牽引,積極參與川渝兩地數據協同互認,加強區域數據合作,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極。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制度保障
不斷強化數據資源基礎保障,加快建立數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等制度。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結合本領域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實際,分業分類施策,推動形成數據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支持企業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做好各類要素保障。
(二)加大資金保障
加大財政預算內投資對數據基礎設施、數據開發利用、數據安全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數據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和社會數據積極參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活動。
(三)建設人才隊伍
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需要,鼓勵企業組建以數據類專業知識學習為基礎的復合型專業人才隊伍。引育數字方面人才,將提高做好數據工作的能力納入干部教育培訓內容,圍繞數據標注、數據審查等開展“數字基石”職業培訓,提升數據技術處理能力。
(四)加強宣傳評估
統籌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工作,完善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激勵機制,鼓勵開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成效評價和第三方評估,激發供數動力和市場創新活力,加強先進經驗總結和宣傳推廣,營造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良好氛圍。